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

[轉行這麼難] 興趣不能當職業

 

[園中花開萬千,到底要選哪一朵]

 

小時候長輩總是耳提面命:「興趣不能當飯吃,做人要腳踏實地。」我每次聽了都要暗暗翻白眼,覺得好煩。後來再長大點,開始在師兄師姐那裡聽到了一些把興趣當職業然後 burn out 的鬼故事,但因為我一直無緣把興趣當職業,也就只停留在「鬼故聽很多,自己沒遇過」這種道聽塗說的狀態。

 

直到最近,「把興趣變職業」這件事終於有點眉目了,我卻漸漸有些體會到前人的忠告從何而來。

 

先講結論:只因為有興趣就選擇某個職業,可能真的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。

 

我從小立志寫小說,但那是志業,不是職業,因為我的小說不賺錢。畢業後我在不喜歡的領域待了好多年,幾年前終於受不住辭了職,之後便一直在找更適合自己的行業。眾所周知香港人的「最鍾意返工」是基於「鬼叫你窮」。我窮,所以,班,是一定要上的。我只是想要找一個上起來別太難受的班,於是就有了這幾年的轉型與尋覓。

 

我嚴重偏科,才能有限,從小除了寫故事就只愛畫畫,小時候想過如果不寫小說那就去畫漫畫,要轉行時就自然把主意打到美術相關的行業上。

 

和美術有關的產業可以粗略劃分為純藝術和商業美術這兩大塊。純藝術那邊我在香港的時候有研究過——當然我不是想當藝術家,我沒那種本事——但很快我就發現這個圈子完全不適合我。當代藝術水很深,牽涉複雜的資本操作,那個圈子太 posh,和我這種窮人格格不入。

 

於是我轉向商業美術。來加拿大之前,我一口氣報考了插畫、設計和動畫系,很幸運地全部都被錄取了,但最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入學。在朋友的建議下,我讀了 3D Art,學怎麼製作在遊戲和電影裡會用到的各種電腦生成圖像。第一個學期感覺根本是在學電腦而不是在學美術,第二個學期終於跟畫畫比較相通了,我卻心有旁騖,無心向學,上課越來越提不起勁,連朋友都禁不住問我最近為何如此懶散。我懶洋洋的答道:「It is too much.」上學期做功課用力過度,對電腦的時間太多,對於這一科,有點厭倦了。

 

索然無味,欲振乏力。就是這八個字。

 

這時我才恍悟小時候幻想的什麼不寫小說畫漫畫根本白搭,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。真要有這麼喜歡畫畫,我就不會寫小說廢寢忘食,畫畫卻是心血來潮才偶一為之。美術不是我的本命,是興趣是愛好,是 hobby——放假很閒才想要做的那種。

 

這種喜歡很淺,很脆弱。我願意為寫作作出各種犧牲,一旦換成 3D Art,就變成一點犧牲也不樂意,對於壞事也沒有什麼容忍度可言。加拿大崩潰日常的各種不順、行業不景氣工作前景的不明朗……所有微小的東西疊加在一起,匯結成一種異常疲憊的狀態,我有時好想放棄,有時會問為 3D Art 來加拿大到底值不值得。

 

所以「興趣不能當職業」這句話,如果講的是我這種葉公好龍式的愛,那還真是有點道理。

 

眼前這條職業路向,是客觀分析後得出來的理性選項,不是出於激昂的熱情。理智分析的好處是,風險真的比較低。雖然我電腦不怎麼樣,也不像大部分同學那樣 3D 軟件從小玩到大,這兩個學期下來,卻沒有敬陪末座,奇迹生還。就客觀現實而言,這應該是我能力上可以勝任的工作。

 

畢業之後如果沒有失業,是不是會覺得「果然理智思考作出的選擇,就是最好的選擇」?

 

抑或,會覺得,「果然還是要對工作有熱情才會開心」呢?

 

 

相關舊文:

令人很累的加拿大崩潰日常:〈倒楣的我,在加拿大這個運之國〉


 

 

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

倒楣的我,在加拿大這個運之國

 

[在一個 random 的地方非常 random 地出現一架超手推車,真的很符合加拿大很 random 的作風]

 

加拿大是有名的「運之國」,做什麼事都要講運氣。現在是稅季,我要報稅了,銀行的 T5 一直沒收到,偏偏我那間銀行不設網上下載,只寄紙本結單。打電話去熱線,等了很久,銀行職員說怕是寄失了安排重發,然後我望眼欲穿,到現在還是沒有收到。

 

加拿大郵政就是這麼我行我素,運氣來了信就會收到;要是時運不濟嘛,那就……再接再厲,多打幾通電話,多補寄幾次。

 

我大概是運氣不很好,在加拿大生活各種阻滯,簡單如買一台電腦,也要翻來覆去,折騰了很久才買成。當時是要買讀書用的電腦,先在 Best Buy 網上訂,兩天後被取消訂單,我在 London Drugs 再訂,還是被 cut 單——都說我信用卡資料有問題。打電話給銀行,銀行說「沒有啊沒有簽帳被拒啊」,我於是不死心試第三次,毫無懸念地訂單還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被取消了。我把所有與信用卡相關的文件看完又看,突然發現月結單上的名字居然是錯的,在我的姓氏與名字之間,硬生生多了一個不相干的英文字母,但信用卡上印的名字明明是對的呀,這個多出來的英文字母到底是怎麼來的?致電銀行熱線,職員好聲好氣,帶笑道:「真的呢,不知道為什麼系統幫你設定了一個 initial,哈哈。」我當場吐血。好不容易更正資料,再訂,信用卡依舊沒有過,一模一樣的訂單取消警示,我心如死灰,申請了另一間銀行的信用卡,這次終於抱得電腦歸。

 

都說加拿大精神就是「是是旦旦,求求其其」,有人說都怪這裡的人做事太馬虎了事,甚至說加拿大人就是懶,但我常常懷疑這到底單純是人的問題,還是更大程度上是系統的問題。我自己在加拿大上班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覺得特別輕鬆,老闆也不是沒有要求,只是這邊工作效率確實普遍不高,對工作上的各種錯誤也相對比較包容——不包容也得包容,因為很多時候一旦錯了,很難改。難在,系統不讓你改。

 

是的,這邊的系統似乎普遍缺乏彈性。我上年網購了兩條冬天保暖褲,收到發現太大了,本想兩條都退,申請了退款之後想起要等好久才會收到新褲子,我冷怕了實在捱不住,便打電話給客服想改成退一條留一條。客服說 return label 一旦生成就不能改動,叫我用同一個 label 把褲寄回去,他們收到幾條就退幾條的錢。結果我十月寄回去,二月還是沒有收到退款。本來熱線太難打不想打電話,但填完網上表格,寫完電郵依舊沒有回音,只好挪出一個早上的時間打熱線跟真人客服「激情對話」。

 

接通電話,解釋完我的情況之後,客服爽快即時退款,但退的,居然是兩條褲的錢而不是一條。我連忙澄清我只寄了一條回去。客服說:「錢已經退了,我沒有辦法改。真是對不起呢,給你帶來那麼多麻煩。」聽著她誠懇地道歉,我呆住了。慢了好幾拍才反應過來:難怪衣服寄了回去,一直沒有退款,看來是系統不允許作出任何改動,收貨的職員不知道要怎麼辦,乾脆把我的退款申請直接晾在原地沒有碰。

 

在加拿大生活了兩年,我覺得加拿大的行政系統普遍都是混亂而僵化的,很多在亞洲稀鬆平常的改動在加拿大會要了系統的命,不論是公共機構還是商業機構都一樣,我也搞不清那是科技的問題,還是管理的問題。反正在這邊,就是會遇到明明十萬年前就申請了改地址,東西還是寄了去舊地址這樣的煩心事。也因為系統僵化,在這邊想要處理問題,上上之選永遠是打電話,因為只有真人才有辦法繞過系統,作出人性化的處理。

 

我來加拿大初衷是為了進修轉行,結果花了好多時間在打電話追漏改錯之上。有時不由自主感嘆:加拿大果然是運之國,而運之國大概不適合我這種倒楣鬼吧。我名字果然沒有改錯,果真就是黑到印堂發黑的一隻黑羊呀。



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

[別人的故事] 海外生活的淚與汗

 


[回香港時去了沙田的文化博物館,說不想家是騙人的,可是這個博物館也快要不存在了]


我在加拿大認識的朋友中,和我最要好的是文誠。之前我有寫過文誠的故事;最近文誠告訴我,他要離開加拿大了。

 

文誠跟隨夫婿赴加,已經快五年了。他丈夫在加拿大的工作,待遇非常非常好,比起在歐洲的時候好多了。然而因為去到後期,他丈夫對這份工作感到頗為厭倦,便跟文誠商量,不如打包東西回北歐老家。不得不說,文誠丈夫果然跟文誠一樣,都是一副灑脫性子,他那份薪水對於我來說簡直天文數字了,他們兩個還是拿得起,放得下。

 

文誠丈夫篤信:沒有什麼比快樂和自由更重要。錢,夠用就好。

 

文誠和我一樣是來自熱帶鄉下的窮人,灑脫如他,也忍不住說:「我跟他說,那是好多好多錢好嗎?你就這麼不在乎!可是對於他來說,錢真的不是最重要的。」

 

文誠其實有考慮過不是現在就走,而是多留半年,因為多留半年他就能申請入籍加拿大,成為加國公民。「你也知道我的護照有多不好用,去哪裡都要簽證,還常常遭拒簽。我本來想叫我老公先回去,我在這邊多留半年。可是他說我自己留在這裡不好,說要陪我。但他工作又不開心,我不想他為我勉強留下來。」他露出他招牌的灑脫笑容。「一開始我也有點失落,後來就想清楚了,我這樣等又有什麼意義呢?我在這裡生活其實也沒有特別開心,我很早就在想念歐洲了,那本加拿大護照,我其實並不需要吧。」文誠以前提過,他在歐洲有居留權,但要申請入籍相當不容易,所以他一開始才會想要申請加拿大護照。

 

文誠要走我自是非常的不捨得,可是在很久以前我就預知了這一天遲早要來——就像文誠說的那樣,他在這裡,並沒有過得很快樂。我和他最初之所以那麼投緣,也是因為,我們當時,都在加拿大面對了類似的困境。

 

移居海外,多少有點被連根拔起的感覺,一切都要重新開始。沒有家人,沒有朋友,沒有人脈;學歷打折扣,工作經驗打折扣,薪水更是折扣再折扣,唯一加完又加的不斷上漲的租金和生活成本。

 

加拿大雖然是移民大國,可是作為外來人口想要在加拿大立足,仍是相當不容易。最近我一個朋友便跟我訴苦:「我找工作真是找到好沮喪,能報的不能報的我都報了,還是沒有回音。」她在香港有專業資格,赴加以後馬上考加拿大的資格試,卻發現就算考試合格也還是過不了第一關:「每次一聽見我拿的不是本地學位就馬上把我刷掉,」她搖頭苦笑。「就算我報最初階的職位也還是沒有回音。有朋友甚至問我,會不會想轉行。」

 

可是因為朋友很堅定地想要留在加拿大,再痛苦,她還是決定捱下去,決不回香港。

 

我自己也無時無刻在考慮去留問題。溫哥華的生活成本高得嚇人;距離我學成轉行,又遙遙無期,加上經濟不景,找工作越來越難,我常常問自己:我,真的要留下來嗎?留下來會得到我想要得到的東西嗎?

 

 

相關舊文:

 〈我要我的幸福,我去北歐追夢〉



[別人的故事]系列

〈十三歲的他:「我覺得我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」〉

〈他的動畫夢

〈憧憬與失望〉

〈「我為了來這裡,賣掉了家裡的一切!」〉



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

最近一個月生活最精彩的一天

 



開學之後一直精神緊繃,而且長期對著電腦,感覺近視越來越深,不想未畢業先眼盲,於是告訴自己每天都要出門走動一下。

 

以前在蘇格蘭讀書的時候,每天都要出門去附近的大小湖泊看天鵝,或者去公園逛一下,幾乎是風雨無間,不知道為什麼來了溫哥華之後很少這樣做。

 

再讀書之後又恢復了出門悠逛的習慣,其實也就東南西北隨便悠轉一下,散步順便讓眼睛休息。

 

讀書的生活很單調,功課很多、同學很冷淡,大部分同學很有競爭意識,大家不怎麼閒聊,都是各自埋頭苦幹。

 

讀書以外的生活同樣平淡,每天出門就是為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,每次都沒有什麼地方要去或者想去,唯一慶幸的是溫哥華今年比上年暖,到現在竟然還沒有下雪,也沒有快要下雪的跡象。上年十二月初的時候就已經下大雪,我當時剛去完英國行畢業禮,撞上大雪連綿,航班差點取消,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狼狽。

 

沒有下雪真是好,希望之後也不要下。

 

我不在加拿大的朋友都問我聖誕有什麼節目,我坦白說沒有任何節目。溫哥華有聖誕市集,但入場費要二十元加幣再加稅,我太窮,直接跳過。同期 VanDusen Botanical Garden 有燈飾展,入場費大約二十七加元,稅另計;我上年去過,今年應該不會再去。

 

最近一次試圖湊熱鬧,是 Black Friday 期間跑了去 Metrotown 那個大型商場。一進去只見到處都是人山人海,名副其實摩肩接踵,我嚇到即場打退堂鼓,馬上往回跑。但因為已經出來了,又不想就這樣回家,想了又想,決定去逛 Central Park

 


去到 Skytrain station 附近,發現原來路邊也有聖誕裝飾,我駐足研究了很久那到底是鹿還是羊。會拉車的,應該是鹿……吧?但這鹿,看起來好像山羊。

 

來到 Central Park,時間尚早天還很亮,卻竟然沒幾個人,看來大家都在 shopping 奮戰,我去逛公園果然是正確的選擇。

 

公園裡面有個湖,那天湖面霧氣氤氳,視野朦朧,離湖越近,越感受到幾分寒意。天空有一縷藍,湖景卻因被白霧籠罩而褪色,略帶灰濛。我凝視著那個湖,心中激動:這個湖,這樣的湖,真是最適合用來寫小說的場景啊!

 

故事的碎片在腦海裡高速閃過,幾個角色在湖上跑動,在短短幾分鐘內,他們自己向我展示了他們的人生際遇,他們自己決定了故事的走向。

 

原來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啊!我恍然大悟,欣喜若狂。

 

於是我就很激動地跑回家寫小說了。

 

沒錯,以上就是,我最近一個月裡,生活最精彩的一天。

 

 

 

延伸閱讀

最近在寫的這篇小說:

[現在進行式] 名字沒想好的短篇小說集 第一篇〉

 


 

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

[加拿大奇聞系列] 三十萬加元寄失了!


 

先此聲明,這不是我的錢,我才沒那麼好命可以收三十萬加元的支票。這是一則我剛從 CBC 新聞網上讀到的離奇故事。

 

雖然,這張鉅額支票的收款人也說不上運氣有多好就是了。

 

苦主 Louis Kavaratzis 住在魁北克,他父親過世後留給他們兩兄弟一筆遺產,他那住在東安大略省的兄弟透過 TD 銀行,用 certified cheque 的形式支付他屬於他的那三十萬,並且用掛號寄出支票,然後……呃,然後就悲劇了。

 

他的兄弟 George 自從在七月二十五日寄出支票後,那張支票便憑空消失,無論怎樣查問加拿大郵政,都是遍尋不獲;找銀行想要取消支票,TD 卻表示愛莫能助。最後還是如同所有牽扯到加拿大銀行的糾紛故事般,私下解決不了,唯有求助傳媒。CBC 一跟 TD 聯絡,TD 便表示可以重發支票——前提是,George 要簽署一份協議,如果有其他人持票領走那三十萬,George 必須悉數賠償 TD

 

這種條款 George 當然無法接受,他還價十五萬,最終答應銀行,如果最後有人兌現那張支票,他將賠償銀行十五萬加元。這為他帶來沉重心理壓力,他表示:「我餘生都要提心吊膽,每年都要擔心會不會今年就有人來領走那筆錢。」

 

CBC 記者聯絡加拿大郵政查問詳情,郵政局什麼資訊也沒有披露;最後有向這兩兄弟道歉,但不作任何賠償。記者翻查掛號信的追蹤資訊,發現原定四個工作天寄到的支票,花了一倍的時間,在八月三日才到達 Louis 所在的 Ayer's CliffLouis 收到通知後馬上去郵局取件,卻被告知:信不見了!Louis 大感錯愕:「中間才隔了兩句鐘,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把信給弄丟了?」而最神奇的是,雖然 Louis 一直沒領到那封信,幾天之後追蹤系統卻顯示那封信去了另一間郵局,而且寄件人 George 已經簽收了信件。出現了如此匪夷所思的發展,當事人自然追問郵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郵局的解釋是:有職員錯誤地把 George 的簽名掃描進了系統。然後⋯⋯就沒有然後了。郵政局的跟進到此為止。

 

眼見支票寄失,尋常人的反應自然是馬上聯絡銀行,要求把支票作廢,這兩兄弟也確實這樣做了。銀行卻表示:certified cheque 是不能作廢的,一手交票銀行就得一手交錢。你可能會問:支票不是有寫收款人名字的嗎?新聞也有提到,一般而言,兌現支票的話,確實要查看證件,看看姓名是否相符,但現在騙徒非常猖獗,各種造假防不勝防。

 

新聞沒有明言,但我想意思大概就是,要是有心人拿著假證照把支票拿去銀行兌現,銀行職員又沒有看出來那是假證件,那錢就會沒了。對於這筆損失,銀行不想負責,跟苦主各承擔一半已是仁至義盡。

 

不要問我為什麼明知道支票不見了,可能有人會冒領還是無法採取更有效的跟進措施。銀行就是一再強調:certified cheque 無法作廢。

 

記者後來還訪問了一個專家,說大額匯款最安全的方法是 wire transfer,其次是用 bank draft,最後才是 certified chequeWire transfer 到底有多安全,我覺得其實也不好說。我在舊文分享過另一單 CBC 新聞報導,有人去銀行櫃檯辦 wire transfer,結果職員竟然搞錯了,錢轉了去別的帳戶,銀行一開始還不肯負責,苦主的錢差點要不回來——呃,對了,那間銀行,剛好也是 TD

 

這單新聞,很悲劇很離譜,卻也很加拿大。在加拿大生活久了,便知道 Canada Post 嘛……有時實在是不能盡信。除了聽過各種寄失的故事,我室友更是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遭遇。

 

話說當時我室友剛遷入我現在住的公寓,不知何故,一直等不到銀行、政府應該要寄來的各種重要信件。她本來以為是銀行出了什麼問題,叫銀行重發,沒想到提款卡都寄了第二次了,信箱還是空空如也。後來她打電話問郵局,跟職員各種周旋後,有天郵局職員忽然聯絡她,措詞頗不客氣地指責她沒收到信是因為自己沒有查看郵箱。她錯愕之餘去開信箱,赫見一大疊信件——全部都是寄給她,她等了好久的信。她天天查信箱,什麼也沒收到,跟郵局聯絡後,一夕之間,信就忽然成堆出現。我和她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。這就是我室友的加拿大郵政魔幻經歷了。

 

自此之後我就學懂,如果有很重要的東西要寄,最好不要用 Canada Post,雖然,話說,CBC 有另一則新聞是 UPS 差點寄失了一張三萬多加元的銀行匯票。呃,不要問我哪間快遞可靠,我不知道。

 

除了郵政,加拿大的銀行服務同樣是一言難盡。在香港習慣了銀行的高效可靠,我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撞了一個很大的板,差點平白丟了七千加元。受過教訓才明白什麼叫「各處鄉村各處例」,不同國家有不同做事方式,不能理所當然地以為銀行全世界都一樣。

 

譬如在加拿大想要做跨行轉帳,並不那麼簡單直接,e-transfer 只適用於小額交易,大額轉帳銀行通常會勸你到分行做 wire transfer 或者乾脆出一張銀行匯票。重點是:去分行做,不要自己網上做。

 

我因為太習慣什麼都用 online banking 搞定,前陣子便差點又撞板。加拿大有一種叫 TFSA 的免稅儲蓄戶口,有供款限額,超過限額會被稅局罰款,所以供款要非常小心,不可超額。我用銀行手機 app TFSA 的供款,去到最後「submit」那步出現系統故障,無法完成交易。我等了一陣子,見沒有收到任何供款成功的電郵,便放心地用網上銀行重新供了一次款。結果我相信大家都猜到了——沒錯,第二天起來後,我發現雖然我只收到一封確認電郵,但銀行幫我供了兩次款。

 

我馬上致電銀行熱線,也親身去了分行,得到的答覆一致,那就是多出來的那一次雙重供款無法取消。我最後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解決掉這個問題,過程太繁瑣複雜,在這裡就不細述。反正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當我去分行問的時候,一個經理打扮的職員對另一個職員搖頭嘆息:「TFSA 供款超額可麻煩大了,怎麼會自己網上做?」我的幾個本地人朋友也是劈頭就問我:「你怎麼不去分行辦?」經一事長一智,我終於學乖:在加拿大,重要的銀行事務最好還是找真人代辦,無論是去分行,還是打電話都可以,就是別要自己上網做。這是一般加拿大人的常識。

 

通篇都在吐槽加拿大,似乎講了不少加拿大的壞話。然而在讀到這篇很誇張的新聞時,我其實還同時讀到了一系列英國的新聞報導,誇張程度不亞於這一篇。當下不由得感嘆:真是生活艱難呀,全世界都難。

 

礙於字數所限,英國的新聞就下次有機會再分享。

 



 

延伸閱讀

相關文章:〈七千加元離奇失蹤事件——加拿大銀行的保安漏洞〉

 

新聞報導:

Retiree out $300K after Canada Post loses inheritance cheque sent by registered mail

https://www.cbc.ca/news/canada/toronto/inheritance-300k-lost-canada-post-certified-cheque-1.6973897

 

Inheritance found: UPS tracks down missing $36,000 bank draft weeks after it was mailed from Edmonton

https://www.cbc.ca/news/canada/edmonton/ups-lost-inheritance-saskatchewan-bank-draft-1.4495463

 

$10,000 wire transfer disappears after bank puts it in wrong account

https://www.cbc.ca/news/business/wire-transfer-disappears-banks-1.6401776

 

 

 

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

廢柴作者的倦怠心靈

 

[作者的心情:很想打烊的餐廳]

 

又很久沒有發文。

 

很廢很不成材的作者因為種種原因陷入低潮,為免讀者讀到太多廢話,以及各種無病呻吟,乾脆暫時不寫。

 

臨時起意寫這一篇,是因為一早起牀時收到 Medium 一則通知,說有人在文章裡面提到了我。好奇點開一看,是 Medium 一位作者王心其在一篇網誌裡提到了我的小說《逐夢者》。那部小說在 2017 年完稿,2018 1 月出版,至今已經超過五年。沒想到五年之後仍然有人記得,甚至重讀。對於一個作者而言,大概沒有任何書評可以比「五年之後重讀」來得更深刻的了。

 

關於這本書的結局,我寫的時候有很多想法,也不斷想像各種可能。我讀書時雖然寫過不少文學評論,對各種寫作手法、動機侃侃而談,但要分析我自己卻是無能為力。與其說有什麼目的企圖,倒不如說當時直覺認為就是要這麼寫。客觀來說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寫法,但基於當時堅信故事必須如此呈現,也就只好如此呈現了。

 

故事登出來之後我讀過一些留言、書評,結局本身雖然混雜著各種可能,但當時讀到的留言都傾向其中一種,我於是便覺得,可能我的寫法,也沒有像我所以為的那樣,包含了多於一種的解讀方式。王心其的這篇分享,卻恰好詮譯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理解。作為作者,我讀得饒富興味,覺得很有意思。

 

旁人觀察兩個主角,讀者又從旁人的觀察重構故事的來龍去脈。到頭來從別人處聽回來的故事,當中包含了多少敘事者的主觀臆測與幾分客觀事實?

 

真是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我又講了一堆廢話。我真正要講的是,有人記得我寫的故事,我很感動。

 

村上春樹把寫作之路比喻成一個擂台,想寫小說入場門檻不高,誰都可以爬上擂台,難的是在擂台上一直留下來。

 

這樣就五年了,我想我就一直萬般艱難地,用盡各種方法,試圖在擂台上死皮賴臉賴著不走吧。

 

只是,最近確實是覺得越來越艱難了。

 

上年年初起,我開始在寫一本新小說,原訂是短篇小說集,第一篇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寫好了,濃縮刪減後還在雜誌上發表了。那是去年三月的事。結果,之後的寫作進度簡直是一場災難,超過一年過去了,連同第一篇在內,前後只寫了三篇。

 

[雜誌上發表的刪略版]


不是沒有靈感,而是我覺得自己實在非常、非常、非常疲憊不堪。故事停留在腦袋幻想的層面,似乎就夠了,我喪失了將之轉化成文字的動力。

 

直到今天讀王心其的網誌,我彷彿又憶起了最初寫故事的樂趣。

 

本來想把發表在雜誌上的故事貼出來,但為了遷就字數,那篇刪減了一些重要情節,於是想想又覺得,還是貼沒有刪略的原版吧。雖然小說一日沒有寫完,這篇故事一日也只能算是「草稿」。

 

這樣說吧,直至目前這一刻,我的計劃都是寫一本蘇格蘭版的聊齋故事,而這本書,可能跟《逐夢者》有那麼一點點關係。至於最後小說實際上會發展成什麼樣子,甚至是什麼時候才會寫完,請不要問我,因為我也不知道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

「名字還沒有想好,可能是短篇小說集的,第一篇草稿試閱」:

https://novkyeung.wordpress.com/2023/09/06/%e7%8f%be%e5%9c%a8%e9%80%b2%e8%a1%8c%e5%bc%8f-%e5%90%8d%e5%ad%97%e6%b2%92%e6%83%b3%e5%a5%bd%e7%9a%84%e7%9f%ad%e7%af%87%e5%b0%8f%e8%aa%aa%e9%9b%86-%e4%b9%8b-%e7%ac%ac%e4%b8%80%e7%af%87/

 




Anything worth doing is going to be difficult

很喜歡這幾句話,所以直接從文章截了圖。 講得真是太好 —— 但凡是值得做的事,當然不會是容易的;而無論你認為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得成一件事,這種想法都會是對的。那就是 self-fulfilling prophecy ,自證預言的威力...